天安字典

《过破衣庵访阮子昌》

时间: 2025-04-26 16:21:31

诗句

行过河西曲,来寻小阮家。

绕篱都种菊,十月未开花。

远树含秋色,轻云护晚霞。

也须频到此,隔屋酒堪赊。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6:21:31

过破衣庵访阮子昌

原文展示:

行过河西曲,来寻小阮家。
绕篱都种菊,十月未开花。
远树含秋色,轻云护晚霞。
也须频到此,隔屋酒堪赊。

白话文翻译:

我经过河西的曲折小路,来寻找阮子昌的小家。
他家围墙周围都种着菊花,但到了十月依然没有开花。
远处的树木透着秋天的色彩,轻盈的云彩掩护着晚霞。
我也应该常常来这里,隔着屋子就可以借酒畅饮。

注释:

字词注释:

  • 河西曲:指河西地区的曲折小路。
  • 阮子昌:诗人所访之人,阮姓,可能是一个隐士或友人。
  • 绕篱:围绕着院子的篱笆。
  • 十月未开花:到了秋天的十月,菊花还没有开放,暗示着迟迟未至的秋意。
  • 护晚霞:轻云遮掩着傍晚的霞光。

典故解析:

  • 菊花:在中国文化中,菊花常被视为高洁、隐逸的象征,特别是在秋天。
  • :在古代文人中,酒常常被用作朋友间联络感情的媒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贡性之,元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他的诗歌多反映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元代,诗人可能在游历中拜访朋友阮子昌,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与自然之美的欣赏。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自然的乡村场景,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和对自然美的赞美。诗的开头“行过河西曲”即设定了一个亲切而真实的背景,展现了诗人走访的情景。随着诗句的展开,围绕在阮子昌小院中的菊花、秋色、晚霞,构成了一幅优美的画卷。

诗中“绕篱都种菊”一语,既描绘了阮子昌的生活环境,也隐含了他清高孤傲的性格。菊花的迟迟开放,似乎在传达着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无奈,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最后两句“也须频到此,隔屋酒堪赊”则是对友谊的渴望与期待,表现出诗人希望常来拜访、共饮清酒的愿望,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友谊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行过河西曲:开篇引入,表现诗人走访的情景。
  • 来寻小阮家:明确目的,是为了拜访朋友。
  • 绕篱都种菊:描述环境,体现友人的生活情趣。
  • 十月未开花: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无常。
  • 远树含秋色:自然景物的描写,增添了诗意。
  • 轻云护晚霞:描绘了晚霞的美丽,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
  • 也须频到此:表达了对友谊的期待与珍惜。
  • 隔屋酒堪赊:强调了饮酒的乐趣,寓意深厚的友情。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远树含秋色”形象地表现了秋天的氛围。
  • 拟人:轻云似乎也在“护”着晚霞,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隔屋酒堪赊”与前面“绕篱都种菊”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友谊的珍惜,反映了隐士生活的理想和追求,传达了一种淡泊明志、追求宁静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菊花:象征高洁与隐逸,表达对生活的淡泊态度。
  • 秋色:象征成熟和宁静,反映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晚霞:象征美好与温馨,表现出友谊的美好时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阮子昌是诗人的什么关系? A. 朋友
    B. 师傅
    C. 家人
    D. 对手

  2. “十月未开花”中表达的是什么情感? A. 期待
    B. 悲伤
    C. 喜悦
    D. 无奈

答案:

  1. A
  2.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对比贡性之的《过破衣庵访阮子昌》和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以及对亲友的思念,但贡性之更侧重于自然与友谊的结合,而李白则通过孤独的夜晚反映内心的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元代文学研究》
  • 《中国古代诗歌史》

这些参考资料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元代诗词及其背后的文化背景。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丑奴儿·夜来酒醒清无梦 送周裕之赴新息令 次韵邢敦夫秋怀十首 次韵邢敦夫秋怀十首 其八 艇斋 和虚飘飘 调笑令·恋恋 别程公辟给事 永寿县君挽词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讲的词语有哪些 昌言无忌 齲字旁的字 角字旁的字 仪桥 巛字旁的字 代为说项 矜功自伐 慌里慌张 注疏 比字旁的字 隶字旁的字 权忮 形而上 芦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田父野叟 包含垫的词语有哪些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一生人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