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淮阳归兴四首 其一》

时间: 2025-07-27 15:27:59

诗句

淮泗秋风动地来,月明如水雁声哀。

南经伍员吹篪市,北眺曹公较弩台。

归路渐香菰米饭,佳期已负菊花杯。

愁闻烽火连东北,极目浮云黯未开。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15:27:59

原文展示:

淮泗秋风动地来,月明如水雁声哀。
南经伍员吹篪市,北眺曹公较弩台。
归路渐香菰米饭,佳期已负菊花杯。
愁闻烽火连东北,极目浮云黯未开。

白话文翻译:

秋风从淮泗地区吹来,明亮的月光如水般清澈,伴随着哀伤的雁鸣。
我从南方经过伍员的吹篪,北边远望曹公的弩台。
归家的路上渐渐能闻到菰米饭的香味,但美好的时光已经辜负了菊花杯。
我忧愁地听说北方的烽火连绵不断,远望浮云,心情却依然暗淡未明。

注释:

  • 淮泗:指淮河与泗水的交汇,地处今江苏境内,象征着浓厚的乡愁。
  • 伍员:春秋时期的著名将领,历史上以忠勇著称。
  • 曹公:指三国时期的曹操,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 菰米:指一种稻米,常用来烹制美食。
  • 烽火:古代用以传递军事信息的火光,象征战争的连绵不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何白,明代诗人,生卒年不详,擅长山水田园诗,以情感细腻和意境深远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当时社会的动荡以及个人的忧虑。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明代中期,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借景抒情,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战争的忧虑,传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淮阳归兴四首 其一》是一首充满乡愁与忧虑的诗。诗人在秋风萧瑟的季节,通过描绘清澈的月光和哀伤的雁鸣,营造出一种惆怅的氛围。诗的开头便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而又略显悲伤的意境。

接着,诗人提到南方的伍员和北方的曹公,穿插了历史人物的典故,不仅增强了诗的厚重感,也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与怀念。南北的对比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一方面怀念过往的英雄时代,另一方面却不得不面对现实的无奈。

而“归路渐香菰米饭,佳期已负菊花杯”则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现实的失落。菊花杯本是象征欢庆的器具,然而“已负”二字却透露出一种无法实现的遗憾。

最后,诗人愁闻烽火连东北,极目浮云黯未开,展现了对国家局势的忧虑。烽火连天的意象不仅象征着战乱,也让人感受到诗人心中的无奈与惆怅,最终在极目远眺中感受到一种难以言喻的孤独感。

整首诗以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传达出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与对未来的迷茫,构筑了一个既美丽又悲伤的画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淮泗秋风动地来:秋风从淮泗地区吹来,传达出季节变换的感受。
  2. 月明如水雁声哀:明亮的月光如水般清澈,雁鸣声带着哀伤,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3. 南经伍员吹篪市:提到南方的历史人物伍员,暗示对英雄时代的追忆。
  4. 北眺曹公较弩台:北方的曹公暗示对战争的思考,形成南北对比。
  5. 归路渐香菰米饭:归途上能闻到米饭的香味,象征着对家庭温暖的向往。
  6. 佳期已负菊花杯:美好的时光已经错过,表露出失落感。
  7. 愁闻烽火连东北:忧虑东北的战火不断,显示出对国家的担忧。
  8. 极目浮云黯未开:远望浮云,心情沉重,未来的迷茫。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月明如水”,通过比喻增强了月色的清冷感。
  • 对仗:南北两地的历史人物形成对比,增强诗的层次感。
  • 排比:多次使用“愁”字,强化诗人的忧虑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国家局势的不安。通过自然景象与历史人物的结合,诗人展现了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营造出一种深沉的忧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风: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月亮:代表着思念与孤独。
  • 雁声:传达离别与哀伤的情感。
  • 菊花:象征着秋天的美好与遗憾。
  • 烽火:代表着战争与动荡,体现社会的不安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伍员是哪个时期的?

    • A) 战国
    • B) 春秋
    • C) 三国
    • D) 隋唐
  2. “佳期已负”中的“负”字是什么意思?

    • A) 负担
    • B) 辜负
    • C) 反对
    • D) 失去
  3. 诗中提到的“烽火”象征什么?

    • A) 和平
    • B) 战争
    • C) 家庭
    • D) 自然

答案

  1. B) 春秋
  2. B) 辜负
  3. B) 战争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表现了思乡情感,但更侧重于对家乡的直接思念,而《淮阳归兴》则结合了历史和忧虑。
  • 《登高》:通过登高表现人生的无奈,与《淮阳归兴》中的忧愁感有异曲同工之妙。

参考资料:

  • 《古诗词鉴赏》《诗词经典解读》《明代诗人研究》

相关查询

白纻辞上苏翰林二首 和文潜试院道旧 登庐山 钦慈皇后挽辞二首 其一 晚雪示阎仲孺 饮校理盛居中家次韵二首一 送吕承奉至山从吕龙图晋伯辟秦州机宜 赠关浍关沼 栖贤寺三峡桥 送八弟无斁宰宝应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麻字旁的字 渊漠 包含尊的词语有哪些 甘字旁的字 刀字旁的字 专敬 佩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挟贵倚势 自字旁的字 客侣 言近意远 太庙 得天独厚 囊橐萧然 弓字旁的字 养虎遗患 草偃风行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