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2 05:57: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05:57:24
双调蟾宫曲·画堂深夜宴
作者:张子友 〔元代〕
画堂深夜宴初开,
香霭雕盘,烛焰银台。
妙舞轻歌,翠红乡十二金钗。
会受用簪缨贵客,
笑谁同量卷江淮。
祗从安排,左右扶策,
月转花梢,讯马回来。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华丽的夜宴场景。夜幕降临,宴会刚刚开始,香气萦绕在雕刻精美的盘子上,烛光映照着银色的台面。美妙的舞蹈轻歌曼舞,身穿翠红衣裳的女子如十二金钗般璀璨。宴会上宾客们都身着华贵的服饰,笑声和谈语中,谁又能与之相比,仿佛在评量着江淮的风光。宴会的安排尽显精致,左右有人扶持,月光透过花梢洒落下来,马也在此时归来。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张子友,元代词人,生平不详,创作风格受宋词影响,善于描绘生活场景,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经济繁荣,士人阶层的生活逐渐富裕,夜宴成为一种社交活动,体现了当时的生活风尚和文化氛围。
这首词通过描绘夜宴的华美场景,展现了元代上层社会的奢华和繁荣。开篇以“画堂深夜宴初开”引入,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随后通过“香霭雕盘,烛焰银台”细致描绘了宴会的氛围,烘托出一种温馨而华贵的气息。词中“妙舞轻歌”描绘了宴会上舞蹈与歌唱的优雅,体现了当时女性的美丽与才情,而“翠红乡十二金钗”则进一步强调了女性的装扮与光彩。整首词在描绘宴会的同时,也流露出对社会地位和繁华生活的自豪感。
诗的后半部分“会受用簪缨贵客,笑谁同量卷江淮”,表露出对权贵的交往和对美景的欣赏,似乎在暗示着对权力和财富的追求。最后两句“月转花梢,讯马回来”以月亮和归来的马为意象,给人以宁静而惆怅的感觉,仿佛在强调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词以宴会为背景,表现了对繁华生活的向往与感慨,既有欢乐的氛围,也流露出对时间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思考。
意象词汇:
每个意象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生活的多姿多彩。
诗词测试:
这首词的作者是?
A. 李白
B. 张子友
C. 杜甫
D. 白居易
“翠红乡十二金钗”中的“金钗”象征什么?
A. 地位
B. 美丽
C. 财富
D. 权力
词中描绘的宴会是在什么时间进行的?
A. 早晨
B. 下午
C. 深夜
D. 晚上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对比,可以看出两者都描绘了女性的美丽与宴会的奢华,但李清照更强调内心情感,而张子友则更注重外在的场景描写与社交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