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3 05:20: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05:20:52
当年约共繁华住,
怕向空山眠夜雨。
悄携幽梦渡香云,
不道离情今更苦。
环环日夕鱼龙舞,
媚态千方花万树。
隔江还见一痕青,
待觅玲珑何处去。
当年曾约定在繁华的地方共度美好时光,
如今却怕在空山中独自眠于夜雨。
悄然带着幽幽的梦穿越香云,
却不知离别之情如今更显得痛苦。
日复一日,鱼龙在水中舞动,
千姿百态的花树更显妩媚。
隔江还能看到一抹青影,
却不知玲珑的身影何处可寻。
“鱼龙舞”常用来形容水中生物的欢腾,也象征着人间的繁华盛景。古代诗词中常以自然景象来反映人间情感,构建出一种和谐美好的意境,而“玲珑”则常用于形容美丽的女子,体现出对美的向往。
作者介绍:詹安泰(1861-1919),字子华,号观澜,近代香港著名诗人,致力于古诗词创作,受到传统文化深厚影响。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对繁华与孤独之间的深刻思考,反映了作者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状的无奈与惆怅。香港在当时正处于动荡与变迁之中,诗人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现了历史变迁对人心的影响。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将离别的苦痛与对往昔的怀念交织在一起。首联以“当年约共繁华住”引入,勾勒出曾经的美好,而后“怕向空山眠夜雨”则转向孤寂,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出对美好时光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中间通过“悄携幽梦渡香云”描绘梦境与现实的交错,进一步加深了情感的层次。后两联则描绘出繁华的景象,既有热闹的“鱼龙舞”,也有妩媚的“花万树”,但最后一句“待觅玲珑何处去”又将情感拉回到孤独与寻觅之中。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与情感的表达,展示了一种深沉而复杂的心境,既有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有对离别的无奈与愁苦,体现了诗人深刻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孤独的反思,表现出诗人对离别之痛的深刻体验。
诗词测试:
诗中“当年约共繁华住”表达了什么情感?
“怕向空山眠夜雨”中的“空山”象征着什么?
诗中的“鱼龙舞”主要描绘了什么场景?
答案:1.A;2.B;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詹安泰的《玉楼春》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通过对过去的回忆展现离别的苦痛,但前者更加偏向对繁华的怀念,后者则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两者在女性视角和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