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浪淘沙·北戴河》

时间: 2025-05-12 13:34:17

诗句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13:34:17

原文展示:

浪淘沙·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北戴河的壮丽景象:大雨倾泻在幽燕大地,海浪翻滚、白浪滔天,海面上看不见船只的踪影,仿佛迷失在浩瀚的海洋中。回忆往事,已经过去千年,魏武帝曹操曾在这里驰骋,留下了许多诗篇。如今的秋风萧瑟,世事变迁,令人感慨万千。

注释:

  • 幽燕:指的是古代的燕地,今河北、北京一带。
  • 白浪滔天:形容海浪非常大,翻滚的白浪如同要淹没天空。
  • 秦皇岛:位于河北省,是著名的海滨城市。
  • 汪洋:形容大海的辽阔。
  • 魏武:指的是魏国的皇帝曹操。
  • 碣石:指的是碣石山,位于今河北省,是曹操的名篇《观沧海》所提到的地方。
  • 换了人间:形容社会的巨大变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毛泽东(1893-1976),中国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书法家。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创立者之一,他的诗词风格雄浑豪放,常以历史为背景,表达对现实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展望。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1954年,正值新中国成立后的初期,国家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诗中表现出对历史的回顾与思考,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期待。

诗歌鉴赏:

《浪淘沙·北戴河》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壮丽景象的词作。开篇以“雨落幽燕,白浪滔天”描绘出北戴河的自然景观,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力量。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波澜壮阔的场面,仿佛置身于汹涌澎湃的海浪之中。

接下来,诗人引入历史,将“往事越千年”与“魏武挥鞭”相结合,表现出对历史的深思。魏武帝曹操东巡时曾在这里留下名篇,诗人通过历史的回忆,唤起对先贤的敬仰与思索,展现了历史的延续与变迁。

最后一句“换了人间”则是全诗的高潮,表达了在时代变迁中个人与国家的共同命运,充满了对新生活的向往与对未来的期盼。整首诗在气势磅礴的自然景观与深邃的历史思考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历史和人生的思考,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与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大雨落幽燕:描绘北方地区的雨势,暗示天气的恶劣与自然的威力。
    2. 白浪滔天:进一步强调海浪的壮观,营造出一种震撼的氛围。
    3. 秦皇岛外打鱼船:指向现实生活中的渔民,暗示人与自然的关系。
    4.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表达在茫茫大海中迷失的孤独感,象征着对未来的迷茫。
    5. 往事越千年:历史的悠久,时间的流逝。
    6. 魏武挥鞭:将历史人物的英姿与现实联系,形成对比。
    7. 东临碣石有遗篇:提到曹操留下的诗篇,强调历史的积淀。
    8. 萧瑟秋风今又是:时间的流逝带来了变化,感慨万千。
    9. 换了人间:象征着新时期的来临,历史与现实的对照。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白浪滔天”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海浪的壮观。
    • 拟人:通过“萧瑟秋风”赋予秋风以情感色彩,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 对仗:全诗在音韵和结构上都体现了对仗的美感,增强了诗的韵律。
  • 主题思想:整首诗描绘了北戴河的自然景观与历史的变迁,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新生活的期待,展现了诗人对祖国未来的希望与信心。

意象分析:

  • 自然意象:大雨、白浪、汪洋等,象征自然的力量与壮丽。
  • 历史意象:魏武、碣石,体现历史的深厚与文化的传承。
  • 时间意象:千年、秋风,表现时间的流逝与变迁,反映出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白浪滔天”指的是什么现象?

    • A. 雨水
    • B. 大海的波浪
    • C. 风雪
    • D. 夕阳
  2. “往事越千年”中的“千年”表达了什么?

    • A. 时间的短暂
    • B. 历史的悠久
    • C. 未来的希望
    • D. 人生的烦恼
  3. “换了人间”反映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 A. 自然的美好
    • B. 社会的巨大变化
    • C. 历史的遗留
    • D. 个人的孤独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观沧海》 - 曹操
  • 《水调歌头》 - 苏轼

诗词对比: 《浪淘沙·北戴河》与《观沧海》都涉及到海的壮丽,但前者更多地关注历史的变迁与未来的希望,而后者则侧重于自然景观的磅礴气势和个人的豪情壮志。两者共同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历史的深刻感悟,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 《毛泽东诗词选》
  • 《中国现代诗歌流派与风格》
  • 《唐诗宋词元曲鉴赏》

相关查询

汉宫春 客园晚集,即席赋呈钱龙门先生 汉宫春 客中九日 汉宫春 已卯冬日同魏子一子存蒋亭彦兄弟家子闲舟吴门用辛韵 汉宫春·江月初圆 汉宫春 梅 汉宫春·戏赠公渚,寓递香本事 汉宫春(夹钟商追和尹梅津赋俞园牡丹) 汉宫春 汉宫春 汉宫春 赋九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日暮途穷 糖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天下大屈 论列是非 燕堂 匕字旁的字 虐结尾的成语 豕字旁的字 金声掷地 狗拿耗子 齿字旁的字 鼻字旁的字 宅心知训 先字旁的字 寝庐 哲兄 行云流水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