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归国谣·今宵月》

时间: 2025-04-26 05:16:18

诗句

今宵月,直把天涯都照彻,清光不令青山失。

 清溪却向青滩泄,鸡声歇,马嘶人语长亭白。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16:18

原文展示:

今宵月,直把天涯都照彻,清光不令青山失。
清溪却向青滩泄,鸡声歇,马嘶人语长亭白。


白话文翻译:

今夜的月光,把天涯都照得透彻,清澈的光辉不会让青山失去它的色彩。
清溪却向青滩流去,鸡鸣声停止了,马嘶声与人语在长亭中交织。


注释:

字词注释:

  • 今宵:今夜。
  • 照彻:照亮得非常明亮,透明。
  • 清光:清澈的光亮。
  • 青山:青翠的山。
  • :流出,倾泻。
  • 鸡声歇:鸡鸣声停止。
  • 马嘶:马叫声。
  • 人语:人们的谈话声。
  • 长亭:长长的亭子,常用于临别送行的场所。

典故解析: 诗中并未直接引用具体的历史典故,但“长亭”常常出现在古诗中,象征着离别与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毛泽东(1893-1976),中国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早年参与革命活动,领导中国共产党,并在1949年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他的诗词作品多表现出豪放的气魄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常常融入个人的历史经验与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归国谣·今宵月》创作于新中国成立初期,诗人借月亮的光辉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归属感,同时也反映了对新生活的憧憬与展望。


诗歌鉴赏:

《归国谣·今宵月》是一首描写月夜与自然景象的诗。诗的开篇用“今宵月”引出全篇,月亮的明亮照耀到天涯,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读来令人心旷神怡。接着,诗人提到“清光不令青山失”,暗示了自然的美丽与和谐,表现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接下来的“清溪却向青滩泄”,则通过描写溪水流向青滩,展现了自然的流动与生命的延续。鸡声和马嘶的描写,增添了人间的烟火气,使得这幅自然画卷更为生动,仿佛听见了乡村的生活气息。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与对新生活的希望,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暗含着人对家园的思念。通过清晰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毛泽东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厚情感,展现了他作为诗人的独特视角与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今宵月,直把天涯都照彻:今夜的月光照亮了遥远的天边,展现出一种辽阔的视野。
  2. 清光不令青山失:清澈的光辉使得青山依旧显得生机勃勃,没有失去色彩。
  3. 清溪却向青滩泄:清流向着青色的滩涂流去,生动地描绘出自然景象。
  4. 鸡声歇,马嘶人语长亭白:鸡鸣声停了,马嘶和人声交织在长亭中,展现了人们的生活场景。

修辞手法:

  • 比喻:月光比喻为一种明亮的力量,照亮了一切。
  • 拟人:鸡声和马嘶被赋予了人类的情感,增加了诗的生活气息。
  • 对仗:如“鸡声歇,马嘶人语”,形成了和谐的对称。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新生活的向往,表现出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亮:象征思乡与宁静。
  • 青山:代表自然的美丽与生机。
  • 清溪:象征生活的流动与变化。
  • 长亭:暗示离别与人际关系的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长亭”象征什么? A. 离别
    B. 欢聚
    C. 战斗
    答案:A

  2. 诗中“鸡声歇”体现了什么样的氛围? A. 嘈杂
    B. 宁静
    C. 紧张
    答案:B

  3. 诗中“今宵月,直把天涯都照彻”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忧伤
    B. 归属感
    C. 疲惫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以月亮为主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更加侧重于个人情感的孤独与思考;而毛泽东的《归国谣·今宵月》则展现了自然与生活的融合,透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


参考资料:

  • 《毛泽东诗词选》
  • 《中国现代诗词发展史》
  • 《唐诗三百首》

相关查询

和郴州杨侍郎玩郡斋紫薇花十四韵 陪崔大尚书及诸阁老宴杏园 堤上行二首 养鸷词 平齐行二首 酬太原狄尚书见寄 学阮公体 寄赠小樊 早秋送台院杨侍御归朝 城东闲游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至字旁的字 虫字旁的字 通电 廊下食 过火 旗开马到 小事不糊涂 岷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唱机 昂霄耸壑 貝字旁的字 痛入骨髓 臣字旁的字 洗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宸驾 声开头的成语 齿字旁的字 翠围珠裹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