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16: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16:18
今宵月,直把天涯都照彻,清光不令青山失。
清溪却向青滩泄,鸡声歇,马嘶人语长亭白。
今夜的月光,把天涯都照得透彻,清澈的光辉不会让青山失去它的色彩。
清溪却向青滩流去,鸡鸣声停止了,马嘶声与人语在长亭中交织。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并未直接引用具体的历史典故,但“长亭”常常出现在古诗中,象征着离别与思念。
作者介绍: 毛泽东(1893-1976),中国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早年参与革命活动,领导中国共产党,并在1949年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他的诗词作品多表现出豪放的气魄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常常融入个人的历史经验与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归国谣·今宵月》创作于新中国成立初期,诗人借月亮的光辉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归属感,同时也反映了对新生活的憧憬与展望。
《归国谣·今宵月》是一首描写月夜与自然景象的诗。诗的开篇用“今宵月”引出全篇,月亮的明亮照耀到天涯,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读来令人心旷神怡。接着,诗人提到“清光不令青山失”,暗示了自然的美丽与和谐,表现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接下来的“清溪却向青滩泄”,则通过描写溪水流向青滩,展现了自然的流动与生命的延续。鸡声和马嘶的描写,增添了人间的烟火气,使得这幅自然画卷更为生动,仿佛听见了乡村的生活气息。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与对新生活的希望,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暗含着人对家园的思念。通过清晰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毛泽东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厚情感,展现了他作为诗人的独特视角与风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新生活的向往,表现出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长亭”象征什么?
A. 离别
B. 欢聚
C. 战斗
答案:A
诗中“鸡声歇”体现了什么样的氛围?
A. 嘈杂
B. 宁静
C. 紧张
答案:B
诗中“今宵月,直把天涯都照彻”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忧伤
B. 归属感
C. 疲惫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以月亮为主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更加侧重于个人情感的孤独与思考;而毛泽东的《归国谣·今宵月》则展现了自然与生活的融合,透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