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虞美人》

时间: 2025-05-06 03:48:52

诗句

青衫湿透痕生晕,无那恹恹病。

半帘红雨润莓苔。

正是落花时节燕归来。

秋千架外红成阵,容易芳菲尽。

怜伊香骨也尘埃。

扫得并愁和泪一齐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3:48:52

虞美人

作者: 石声汉 〔近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青衫湿透痕生晕,无那恹恹病。
半帘红雨润莓苔。正是落花时节燕归来。
秋千架外红成阵,容易芳菲尽。
怜伊香骨也尘埃。扫得并愁和泪一齐埋。

白话文翻译:

青衫已经湿透,留下了痕迹,像是生了病似的。
半扇窗帘外的红雨滋润着莓苔,正是落花的季节,燕子也回来了。
秋千架外,红花成阵,容易让芳菲尽散。
怜惜她那香骨,也被尘埃覆盖。最后的扫除,把愁苦和眼泪一同埋藏。


注释

字词注释:

  • 青衫:青色的衬衣,象征着年轻或书生气息。
  • 恹恹病:形容无精打采的样子,像是生病。
  • 半帘红雨:窗外的红花在雨中滋润的情景。
  • 燕归来:春天燕子归来,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 芳菲:指花香,代表美好的事物。
  • 香骨:指女子的美丽和优雅。
  • 尘埃:比喻世俗的烦恼和琐事。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蕴含了浓厚的情感和自然意象,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及对逝去时光的惋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石声汉(生卒年不详),近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鲜明的自然意象著称,常通过诗歌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近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虞美人》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自然的美和人情的脆弱。开篇以“青衫湿透痕生晕,无那恹恹病”引入,表现出一种怅惘与无奈,似乎在暗示诗人因对往昔的思念而产生的抑郁。接着“半帘红雨润莓苔”,诗人用红雨滋润莓苔的意象,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美丽,红色象征着热情与希望。

“正是落花时节燕归来”一句,燕子的归来标志着春天的到来,却又让人感受到落花的悲哀,似乎在隐喻着美好事物的短暂与流逝。“秋千架外红成阵,容易芳菲尽”则进一步强调了美好事物的易逝,红花虽美,却也难逃凋零的命运。

最后两句“怜伊香骨也尘埃。扫得并愁和泪一齐埋”,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生活的感慨。那“香骨”象征着女子的美丽,也暗示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在最后的扫除中,愁苦与泪水被一同埋藏,显示出一种无奈与释然。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自然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营造出一种既美丽又带着忧伤的氛围,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青衫湿透痕生晕: 描绘了诗人因思念而湿透的青衫,象征着情感的沉重。
  2. 无那恹恹病: 表达诗人对这种状态的无奈与疲惫。
  3. 半帘红雨润莓苔: 用红雨滋润莓苔的意象,传达春天的生机与美丽。
  4. 正是落花时节燕归来: 燕子的归来与落花的凋零形成对比,隐喻着美好的短暂。
  5. 秋千架外红成阵: 表现出花的繁盛与即将凋零的命运。
  6. 容易芳菲尽: 说明美好的东西容易消逝。
  7. 怜伊香骨也尘埃: 珍惜美丽却被尘埃覆盖,象征着对逝去美好的惋惜。
  8. 扫得并愁和泪一齐埋: 最终将愁苦与泪水一同埋藏,表现出一种无奈的释然。

修辞手法:

  • 比喻: “青衫湿透”比喻情感的沉重。
  • 拟人: 花与燕子被赋予生命,表现自然的情感。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致的观察与深刻的感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对生命短暂的无奈与感慨,展现了人对自然的敏感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衫: 代表年轻与书生气。
  • 红雨: 象征着生机与美丽。
  • 燕子: 春天的象征,代表着希望与归来。
  • 芳菲: 美好的事物,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易逝。
  • 香骨: 代表着女子的美丽与优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青衫湿透”用来表现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忧伤
    C. 愤怒
    D. 疲惫

  2. “正是落花时节燕归来”中的“燕”象征什么?
    A. 生命的短暂
    B. 春天的来临
    C. 失落的美好
    D. 友情

  3. 诗中提到的“香骨”指代什么?
    A. 一种花
    B. 美丽的女子
    C. 一种香料
    D. 古老的遗迹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红楼梦》中的诗词
  2.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 石声汉的《虞美人》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皆通过细腻的意象表达了对逝去美好的感慨,但李清照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而石声汉则通过自然的变化反映人生的无常。

参考资料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诗词的意象与情感》

相关查询

石漕生辰 十七日夜月色尤佳与韦去非东亭小酌 舍弟生子 上知己 山中宿小民家夜闻虎因有感 山居 日望冉雄飞之来久不闻近耗因成鄙句以见翘然 秋夜书事 秋日即事 清明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卜字旁的字 货赂大行 撒娄 异路功名 刖趾适履 火字旁的字 搜章摘句 丁身钱 盲开头的成语 无字旁的字 天真烂漫 人间重晩晴 江淹才尽 巳字旁的字 碳汇 高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