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竹马儿•却聘词,代章氏婢小红》

时间: 2025-04-29 16:00:02

诗句

还自忖、不知墙头马上,几曾微露。

却因何有人传误,惹得求凰争赋。

罗敷虽未有夫,也还应念,使君有妇。

有妇更求凰,恐青陵台畔,金钗难数。

泪落流黄土,妾原薄福,不堪君顾。

况妾未经十五。

豆蔻心儿难吐。

殷勤寄语刘郎,桃花虽好,莫走天台路。

天台深处,多少香云护。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6:00:02

原文展示:

《竹马儿•却聘词,代章氏婢小红》 作者: 董以宁 〔明代〕

白话文翻译:

诗中表达了一个年轻女子的内心挣扎与情感,尽管她心中有爱慕之情,但因对方已为人妻,她不得不掩饰自己的情感。她回忆起昔日的青涩,并感叹自己的薄命,感到无奈与委屈。最后,她希望能传达自己的心意,但又担忧被误解,最终选择了隐忍。

注释:

  1. 墙头马上:指在墙头或马上,暗示对方的身份和地位。
  2. 求凰:古代传说中求凰是对爱情的追求。
  3. 罗敷:古代美人,指代美丽的女子。
  4. 青陵台:古代传说中的地方,象征着爱情的追求。
  5. 豆蔻心儿:指少女的心思,暗指对爱情的憧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以宁,明代诗人,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著称。她的作品常常表现女性的情感与心声。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女性在当时社会中地位较低,婚姻往往受父母之命,爱情难以自由表达。诗中小红的心情反映了她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竹马儿•却聘词》通过小红的口吻,细腻地描绘了一个年轻女子对爱情的渴望与苦涩的心情。开头的几句提到“墙头马上”,表明女子对情感的隐秘与不安。随着诗句的展开,女子对情感的感悟愈加深刻,逐渐流露出对已婚男子的爱慕之情,同时又感到心中的委屈与无奈。

诗中提到的“罗敷虽未有夫”,暗示即便是在没有婚姻束缚的情况下,爱情的追求仍然受到道德约束,而“小红”所处的环境让她对爱情的期待变得复杂且矛盾。女子的自我反思与对自身命运的感慨,构成了诗歌的情感基调。

最后,诗中提到的“天台深处,多少香云护”,不仅是对爱情美好的向往,也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感慨。整首诗在情感上既有深沉的忧伤,又充满了对美好爱情的渴望,展现了女性在爱情面前的复杂心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还自忖不知墙头马上”:女子自我反省,隐隐觉察到自己的情感复杂。
  2. “几曾微露”:暗示她对情感的隐藏与掩饰。
  3. “却因何有人传误”:她思考为何会有误解传出,对情感的脆弱感到无奈。
  4. “泪落流黄土”:表达了她的悲伤与绝望。
  5. “妾原薄福,不堪君顾”:女子自觉命运薄幸,无法被爱人看重。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豆蔻心儿”,比喻少女的情感与期望。
  • 拟人:如“桃花虽好,莫走天台路”,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情感共鸣。
  • 对仗:诗句中使用对仗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集中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展现了女性在情感上的脆弱与坚定,反映出当时社会对女性情感的压制。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墙头:象征着隔膜与距离。
  2. 青陵台:象征爱情的向往与理想。
  3. 桃花:象征美好与短暂的爱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求凰”指的是什么?
    • A. 求婚
    • B. 对爱情的渴望
    • C. 追求名利
  2. 小红对爱情的态度是:
    • A. 热烈追求
    • B. 隐忍与无奈
    • C. 漠不关心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展现了女性对爱情的复杂情感。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现了女性情感的细腻与深刻。

诗词对比:

  • 与王维的《竹里馆》相比,董以宁的作品更注重女性内心情感的描写,而王维则表现出自然与内心的和谐。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董以宁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安乐窝中吟 人生长有两般愁 人生一世吟 治乱吟五首 首尾吟 其六十七 自咏 十分吟 自况三首 其一 天津感事二十六首 清和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清亮 巳字旁的字 菊糕 以礼悔祸 东床佳婿 日字开头的诗句大全 | 日字开头的经典诗句精选 草字头的字 盛行一时 衣字旁的字 七画繁体字大全_七画繁体字起名常用字推荐 荒淫无度 楷书万字怎么写?万字楷书笔顺详解与书写技巧 大字旁的字 声名籍甚 林字笔画顺序详解_林字的笔顺规则 包含媳的词语有哪些 带河字的诗句有哪些_关于河字的经典诗句合集 病字头的字 夜寝夙兴 去国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