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生查子 其二 款残红》

时间: 2025-04-28 15:37:52

诗句

频移带眼空,只恁恹恹瘦。

不见又思量,见了还依旧。

为问频相见,何似长相守。

天生并头莲,好结同心藕。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5:37:52

原文展示

生查子 其二 款残红
作者:杨慎 〔明代〕

频移带眼空,只恁恹恹瘦。
不见又思量,见了还依旧。
为问频相见,何似长相守。
天生并头莲,好结同心藕。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通过描绘思念与相见的情感,表达了对爱侣的渴望和无奈。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因思念而瘦弱的状态,眼睛空洞,心情恍惚;隔着时间的距离,思念越发强烈。
接着,诗人反思见面后的情感,虽然见面,但依旧感到孤寂;进一步提出疑问,相见的频繁和长久的陪伴,究竟哪一种更为美好。
最后一句强调了两人间的深情,像天生的一对莲花,紧紧相连,象征着彼此的心意和情感的牢固。


注释

  1. 频移:频繁移动,指常常变动的状态。
  2. 带眼空:带着眼泪,眼神空洞,形容悲伤的样子。
  3. 恹恹瘦:形容因思念而消瘦,精神萎靡的状态。
  4. 思量:思念、考虑。
  5. 依旧:依然如故,不变。
  6. 频相见:经常见面。
  7. 长相守:长时间地相伴。
  8. 天生并头莲:比喻天生一对,情意相投的恋人。
  9. 同心藕:同心共结的莲藕,象征着心意相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慎(1488年-1559年),字德明,号慎斋,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因其才华与志向,曾任职于明朝的官场,后因政治斗争而遭贬。他的诗词风格清新脱俗,常借助自然景物表达情感,擅长于词作,尤其在对爱情的描写上具有独特的视角。

创作背景

《生查子 其二 款残红》创作于明代,正值杨慎经历政治波折、心情郁结之时。此时他对爱情与人生的思考愈加深刻,通过词作表达对爱情的渴望与追求,反映了其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情感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词在情感的表达上极为细腻,诗人以“频移带眼空”开篇,便让人感受到思念的沉重与孤独。诗中的“只恁恹恹瘦”将思念的痛苦生动地刻画出来,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那种因爱而生的焦虑与愁苦。而“见了还依旧”则是对见面后的情感状态的反思,虽然相见,但依然无法填补内心的空虚,显示出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复杂和脆弱。

接下来的“为问频相见,何似长相守”则引发出深刻的思考,诗人探讨了爱情中相见的频率与长久陪伴的意义,流露出对深厚情感的渴望。而结尾的“天生并头莲,好结同心藕”则将整首词的情感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表达了理想的爱情状态:彼此相依,共同生长,象征着真挚的情感与不离不弃的承诺。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杨慎对爱情的思考与感悟,既有个人的情感投射,又涉及到人性与情感的普遍性,让人感同身受,深思不已。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频移带眼空:频繁地移动,眼神却空洞无物,表现出诗人因思念而导致的精神状态。
  2. 只恁恹恹瘦:因为思念而身心疲惫,形容思念的沉重感。
  3. 不见又思量:不见面时更是思念,体现出思念的深刻。
  4. 见了还依旧:见面后心情并没有得到缓解,依然是孤独的状态。
  5. 为问频相见:提出疑问,探讨频繁见面与长久相守之间的关系。
  6. 何似长相守:思考真正的幸福在于长久的陪伴,而非短暂的相见。
  7. 天生并头莲:比喻理想中的爱情,天生一对,情感相互依存。
  8. 好结同心藕:象征两人心意相通,永不分离的深厚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天生并头莲”,“同心藕”等,通过自然意象传达情感深意。
  • 拟人:情感的表达上有对思念的拟人化,赋予其生命和情感。
  • 对仗:在结构上形成对称,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思念的苦楚与相见的无奈,探讨了爱情中相见与相守的关系,表达了对理想爱情的向往,渗透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思念与情感的寄托,体现内心的孤独。
  2. :象征纯洁、美好和理想的爱情。
  3. :象征情感的深厚与相互依存。

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莲花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纯洁和高雅的象征,两人并头莲的比喻表达了理想的爱情状态,即便经历风雨,依然能够保持真挚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频移带眼空”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思念
    • C. 愤怒
    • D. 平静
  2. 填空题:诗中提到“天生并头莲”象征着__

  3.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同心藕”是指两人心意相通的意思。(对/错)


答案

  1. B. 思念
  2. 爱情的理想状态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描绘思念之情,但侧重于内心的细腻情感与对过往时光的追忆。
  • 苏轼《水调歌头》:表达了对月的思念与人生的哲理,情感更为广阔,意境深远。

通过对比,杨慎的《生查子 其二 款残红》更侧重于爱情的细腻与情感的深刻,而李清照和苏轼的作品则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思念与人生哲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鹧鸪天·两便星前秉烛游 题上亭驿 谒金门 次韵虞万州刚简以谒金门曲为叔母寿 卜算子(次韵虞夔宪刚简新作巴绿亭) 次韵黄侍郎海棠花下怯黄昏七绝 李参政生日 浣溪沙 八月七日被命上会稽沿途所历拙於省记为韵语 送周架阁以浙东提干归平江 次韵虞退夫除夕七绝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教官 宅心仁厚 赌誓发原 陈的繁体字怎么写?这份陈字繁体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学习 围点打援 恒数 迥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有魔力的字有哪些?探索汉字中的神秘力量 肉字旁的字 户字加偏旁的字大全_户字加偏旁的汉字汇总 曰字旁的字 儠儠 頁字旁的字 理任 椎埋穿掘 子舍 臼字旁的字 帜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疑的繁体字怎么写?这份疑字繁体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学习 如痴如呆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