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14:09: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14:09:52
诗词名称: 春望
作者: 〔杜甫〕
类型: 古诗词
诗歌内容: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生成内容:
原文展示: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白话文翻译:
国家破败,山河依旧在,春天来临,城中草木长得茂盛。
感伤时节,花儿流下泪水,恨别离,鸟儿也为之惊心。
战火已持续了三个月,家书的价值如同万金。
白头发越搔越短,感觉已经不能再插上发簪了。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诗歌作品描绘了当时社会的苦难与百姓的疾苦,风格沉郁、深邃。
创作背景:
《春望》作于公元757年,正值安史之乱期间,杜甫在乱世中流离失所,心系国家和人民的苦难,体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诗歌鉴赏:
《春望》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后写的一首诗,表现了他对国家沦陷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诗的开头“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对比了国家的破败与自然的生生不息,这种强烈的反差使得情感愈发沉重。接着,诗人通过“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表达了对时局的感伤和对亲人的思念,花儿流泪与鸟儿惊心的意象生动地展现了他心中的痛苦。
后两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则揭示了战争的持久与家信的珍贵。此时的家书如同宝贵的金钱,饱含着对家人的思念与关心。最后一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则通过白发的描写,传递出岁月的无情与个人的悲伤,表现了他对人生的无奈与沉重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深刻反映了杜甫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展现了他作为诗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国家沦陷、百姓苦难的深切同情,表达了诗人对家人和家国的思念与忧虑,展现了他作为诗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春望》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答案:B
“国破山河在”中的“国”指的是什么?
A. 自然景色
B. 国家
C. 家庭
答案:B
“家书抵万金”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钱财的渴望
B. 对家人的思念
C. 对战争的无奈
答案:B
诗中提到的“白头搔更短”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A. 年轻
B. 无奈与衰老
C. 快乐
答案:B
推荐作品:
诗词对比:
《春望》与《静夜思》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时局的感慨,但《春望》更侧重于国家的动荡与苦难,而《静夜思》则表现个人的孤独与思乡情怀。
参考资料: